酰胺类局麻药
(一) 利多卡因(赛罗卡因、Lidocaine、Lignocaine、Xylocaine、Xylotox)
利多卡因为氨酰基酰胺类中效局麻药。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无明显扩张血管作用的特点。其毒性随药物浓度而增加,在相同浓度下,0.5%浓度与普鲁卡因相似;1%浓度则较后者大40%;2%浓度则比普鲁卡因大1倍。除了用于麻醉的目的外,可以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利多卡因,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用法与剂量:口咽及气管表面麻醉可用4%溶液(幼儿则用2%溶液),用量不超过200mg,起效时间为5分钟,时效约可维持15~30分钟。0.5%~1.0%溶液用于局部浸润麻醉,时效可达60~120分钟,依其是否加用肾上腺素而定。神经阻滞则用1%~1.5%溶液,起效约需10~20分钟,其时效可维持120~240分钟。硬膜外和骶管阻滞则用1%~2%溶液,出现镇痛作用约需5.0±1.0分钟,达到完善的节段扩散约需16.2±2.6分钟,时效为90~120分钟。2%~5%溶液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一次用量限于40~100mg,时效为60~90分钟,由于阻滞的范围不易调节,一般在临床上并不常用。
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成人一次用量为400mg,加用肾上腺素时极量可达500mg。硬膜外阻滞用量为400mg,其血内浓度达2~4mg/ml。出现毒性症状,则浓度多已超过5mg/ml;出现惊厥症状,则血内水平已达7mg/ml以上。
(二) 甲哌卡因(卡波卡因、甲吡卡因、Mepivacaine、Carbocaine)
甲哌卡因的麻醉效能的毒性与利多卡因相似,在肝内代谢为主,以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排入胆汁,肠道再吸收经肾脏排泄,仅1%~6%原型出现于尿液,极少量从粪便排出。
它的pKa很接近于生理范围pH,故注射后能离解出较大比率的不带电荷的脂溶性碱基,与利多卡因相比,其血内浓度要高50%。母体血内水平高,势必迅速经胎盘向胎儿转移,胎儿/母体比率达0.65~0.70,故不适用于产科麻醉。
1%~2%溶液加1:200,000肾上腺素行硬膜外阻滞,起效稍慢于利多卡因,为6.2分钟,完善节段扩散时间约需17.5分钟,麻醉时效比利多卡因长20%。
(三) 布比卡因(丁吡卡因、丁哌卡因、唛卡因、Bupivacaine、Marcaine)
布比卡因的机构与甲哌卡因很相似,不过在其氮己环上加3个甲基侧链,使其脂溶性与蛋白质结合力增加,其代谢分解是先除去氮己环侧链,分解产物为哌可二甲代苯胺(pipecolyl xylidine, PPX),毒性反应仅及甲哌卡因的1/8。PPX与原型布比卡因较缓慢地从尿液排出。正常人的消除半衰期(t 1/2 b)约为8小时,新生儿达9小时。对温度较稳定,可行高压灭菌。
布比卡因的镇痛作用时间比利多卡因、甲哌卡因长2~3倍,比丁卡因长25%。对布比卡因是否加用肾上腺素问题,有过争论。但近来认为,加用肾上腺素可进一步提高麻醉效能,降低血内浓度。临床常用浓度为0.25%~0.75%溶液,成人安全剂量为150mg,极量为225mg。胎儿/母血的浓度比率为0.30~0.44,故对产妇的应用较为安全,对新生儿无明显的抑制。布比卡因适用于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
用法与剂量:0.25%~0.5%溶液适用于神经阻滞;若用于硬膜外阻滞,则对运动神经阻滞差,加肾上腺素则适于术后镇痛。0.5%等渗溶液可用于硬膜外阻滞,但对腹部手术的肌松不够满意,起效时间为18分钟,时效可达400分钟。0.75%溶液用于硬膜外阻滞,其起效时间可缩短,且运动神经阻滞更趋于完善,适用于外科大手术。0.125%溶液适用于分娩时镇痛或术后镇痛,对运动的阻滞较轻。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左旋布比卡因(levobupivacaine)已付诸临床应用。另一异构体是右旋布比卡因(dextrobupivacaine),以及市售的布比卡因为消旋体型,即为左旋(S-)与右旋(R+)两种镜像体的等量混合型。研究者采用膜片钳技术就消旋体、S体和R体等三种不同结构的布比卡因对钠、钾通道的阻滞进行对比,表明不同对映体都有着各自主体选择行的特点;相比之下,R体对失活状态通道阻滞的EC50要低39%。同时,钾通道表现离解常数(KD)值,R体与S体分别为27.3mM和4.1mM,提示R体对钾通道的阻滞要比S体强7倍左右。在动物实验中,R体对心乳头肌Vmax的抑制要比S体强,且使心传导缓慢。R体阻滞后的恢复缓慢,所需时间常数几乎是S体的两倍(981ms:560ms),S体即使发生毒性也易于恢复。Harding等曾就S体、消旋体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对Vmax和动作电位时间进行了比较,当30mM时消旋体降低Vmax要比S体和罗哌卡因低50%。经冲洗40分钟后,S体和罗哌卡因的Vmax可完全恢复,而布比卡因则否。若用于灌注离体兔心脏,则消旋体与R体引起5/6心脏发生A-V传导阻滞,并发展为室颤和心脏停搏;S体则4/6的心脏呈A-V阻滞,但无一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停搏。
目前建议临床应用左旋布比卡因一次最大剂量为150mg,24h最大用量为400mg。为了提高安全性,用大剂量时应分次给药。曾对20例病人用0.5%左旋布比卡因进行腋路臂丛阻滞,最大单次用量曾达300mg(>3mg·kg-1),血内浓度达3.7mg·ml-1,并未发现有心血管和CNS的毒性。尽管文献上报告用于区域性阻滞时,其效能与布比卡因相似;用0.75%左旋布比卡因20ml进行硬膜外阻滞(腹部大手术),在感觉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与布比卡因没有显著差异,但感觉阻滞平均时间要比布比卡因长(556:506min),而运动阻滞平均时间则左旋布比卡因要短一些(355:376min)。腹肌有充分的松弛,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目前对左旋布比卡因的应用还缺乏临床的经验,故在应用之始要严密观察和取相宜的剂量。
(四) 依替卡因(衣铁卡因、Etidocaine、Duranest)
依替卡因为利多卡因的衍生物,即在利多卡因的结构上加一个甲基和乙基,因此使蛋白结合力增加50%,脂溶性也增加50%.其优点是起效快,时效持久。麻醉效能为利多卡因的2~3倍,皮下注射的毒性为利多卡因的2倍,静脉内注射的毒性可增至4倍。
用法和剂量:适用于浸润麻醉、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0.5%~1.0%溶液适用于神经阻滞,1.0%~1.5%则适用于硬膜外阻滞,成人一次用量150~300mg。在注射的初始,少数病人有短暂的不适或疼痛感,这可能与其pH低(3.0~4.5)引起局部的刺激有关。起效时间5-15分钟,时效可达170~147分钟。因其对运动神经的阻滞较感觉神经更为显著,适用于要求有满意肌松的腹部手术。
(五) 丙胺卡因(Prilocaine、Citanest、Propitocaine)
丙胺卡因的结构也与利多卡因很相似,易于分解,故毒性较为少见。适用于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要比利多卡因慢。按麻醉时效与阻滞效能比较,其3%溶液相当于2%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故3%溶液可用于对肾上腺素有禁忌的病人(如甲亢)。局部浸润麻醉用0.5%溶液,1%~3%则用于硬膜外阻滞,成人安全剂量为400mg。用量在600mg以下,不会出现正铁血红蛋白症。
(六)地布卡因(沙夫卡因、纽白卡因、辛可卡因、Dibucaine、Sovcaine、Nupercaine、Percaine、Cinchocaine)
地布卡因虽为酰胺类局麻药,但不同于利多卡因,而是属于氨烷基酰胺系列。是为长效局麻药,其静脉效能与毒性均相当于普鲁卡因 的12~15倍。代谢主要通过肝脏缓慢转化,大部分以原型形式从尿内排泄。地布卡因目前在临床上已很少用,已被其他毒性低,时效长的局麻药所取代。故只限于表面局麻和蛛网膜下腔阻滞。
用法和剂量:0.3%~0.5%软膏制剂,可供皮肤和粘膜表面局麻用。蛛网膜下腔阻滞,一般用0.2%~0.5%重比重液,剂量5.0~7.5~10mg。
(七)罗哌卡因(Ropivacame、LEA103)
其化学结构于布比卡因、甲哌卡因很相似,只是在其氮己环的侧链被丙基所取代。与多数酰胺类局麻药所不同的,它不是左消旋混合物而是单一对映结构体(S-形)、市售的罗哌卡因是含一水的盐酸盐。其脂溶性>甲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神经阻滞效能>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但罗哌卡因对Ad和C神经纤维的阻滞比布比卡因更为广泛。经肝脏代谢,动物实验表明经肝摄取大于布比卡因。对心脏兴奋和传导抑制均弱于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之惊厥量之比,相当于5:1:2;致死量之比约为9:1:2。临床上1.0%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在起效时间和运动时间阻滞的时效没有显著差异。
用法与剂量:适用于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常用浓度为0.5%~1.0%溶液,若均以20ml来计算则其血浆浓度分别为0.43mg/ml,0.95mg/ml,是属安全范围。0.5%溶液适用于产科阻滞或镇痛,可避免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5~15分钟,感觉时间阻滞可大4~6小时,加用肾上腺素不能延长运动神经阻滞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