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入麻醉药
1、N2O:
(1)对脑血管有直接舒张作用,可使CBF增加和ICP升高,并轻度增加CMRO2,但不影响脑血管对CO2的反应。
(2)当与挥发性麻醉药合用时,CBF增加更明显。
(3)与静脉麻醉药合用,如异丙酚、巴比妥类、麻醉性镇痛药,或过度通气时,可减轻或完全消除N2O的血管舒张作用。
2、氟烷、安氟醚和异氟醚:
(1)都有直接舒张脑血管作用,使CBF、CBV和ICP增加。随着吸入浓度增加,可削弱或完全抑制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但对CO2的反应仍然存在。于吸入前进行过度通气,可减弱其对ICP升高的作用。
(2)一般认为,氟烷增加CBF和ICP比异氟醚或安氟醚更明显。但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的结果不同,可能与药物的部位不同有关,如氟烷主要影响大脑皮质的血管,而异氟醚影响皮质下的血管。
(3)安氟醚使CBV和CSF产生增加,ICP升高,并与用量相关。吸入浓度高于1.5MAC并行过度通气时,脑电图可出现癫痫样波形。
3、七氟醚和地氟醚:对脑血管的作用与异氟醚大致相同。
4、挥发性麻醉药有量依赖性降低脑氧代谢率(CMRO2),但安氟醚在引起大脑兴奋后使CMRO2增加,可能与脑电活动抑制程度有关。其中以异氟醚掏抑制CMRO2最为明显。
(二)静脉麻醉药
1、静脉麻醉药包括硫喷妥钠、依托咪酯、异丙酚、安定类和麻醉性镇痛药,都具有量依赖性的降低CBF和CMRO2作用,并降低ICP.
2、降低CBF和ICP的作用与抑制脑电活动和降低CMRO2有关。当脑电图呈等电位时,CBF和CMRO2则不再继续降低。
3、不影响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和对CO2的反应。
4、硫喷妥钠和依托咪酯对CBF和CMRO2的抑制作用最强,安定类次之,而麻醉性镇痛药最弱。氯胺酮可增加CBF、CMRO2和ICP,因而很少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三)肌松药
1、对CBF和CMRO2无直接影响,因为不能跨过血脑屏障。
2、可通过影响血压(如箭毒)或心率(如泮库溴铵)而改变脑血流动力,间接影响CBF和CMRO2.
3、琥珀胆碱可引起CBF和CMRO2增加,ICP升高。如麻醉诱导深度适当或预注非去极化肌松药,可明显减轻其作用。
(四)血管活性药物
1、血管收缩药: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因不能跨过血脑屏障,因而对脑血管无直接作用,但可增加脑灌注压,间接使CBF增加。
2、血管扩张药:硝普钠和硝酸甘油对脑血管有直接舒张作用,如果维持动脉压不变,可使CBF增加和ICP升高。应用β阻滞剂时,如能维持脑灌注夺,则对CBF及ICP的影响很小。
(五)脑保护药物
1、巴比妥类:对于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有益,可能与其降低脑代谢率有关。用药后使EEG呈等电位时的效果最好。但对完全性脑缺血,EEG已呈等电位者(如心跳停止)无效。
2、异氟醚:对完全性脑缺血者无益处。但对非完全性脑缺血者,即使EEG呈等电位,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有益。
3、高血糖对于脑缺血有害无益,可能与葡萄糖无氧代谢产生过量乳酸,引起细胞酸中毒有关。
4、钙通道阻断剂:对于因非完全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有益,如尼莫地平可缓解脑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