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脉通首页
  • 软件中心
  • 频道导航
    • 资讯
    • 病例
    • 专题
    • 圈子
    • 指南
    • 期刊文献
    • 诊疗知识库
    • e信使
    • e讲堂
    • e调研
    • 会议
    • 医生工具
    • 互助区
  • 登录
  • 注册
Anesthesiology的医脉通
日志
  • 资料
  • 说说
  • 话题
  • 收藏
  • 指南
  • 知识库
  • 期刊文献

上肢手术时臂丛阻滞入路的选择

2012-02-21 阅读(337) 分享(0)

 

上肢基本上可分为四个区域:①肩部;②肘部;③前臂;④腕部和手部。
  肩区是由C3~6神经根所支配,其中C3、4神经根是通过颈丛并支配肩峰区的皮肤,其余的皮肤和深部组织是由C5、6神经根经腋神经(C5、6)、肩胛深神经(C5)和臂丛的肩胛上神经(C5、6)所支配。要达到肩区手术的完善镇痛效果,就必须阻滞C3~6神经根的分支,尤其是肩部浅表手术,例如皮肤移植术、撕裂皮肤缝合术或肩关节复位术等,从而需要阻滞颈丛下部和臂丛上部的分支,通常称之为颈-臂丛阻滞。
 

 由于颈丛和臂丛是位于同一平面并且相互连续,因此穿刺进针点宜选择在肌间沟部位,这样注射的局部麻醉药液能够在C6颈椎水平的上、下部位扩散。虽然亦可选择锁骨上和锁骨下臂丛阻滞,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均可遗漏对C3、4神经的阻滞,所以需要另外补充实施局部麻醉药皮下浸润注射,以阻滞锁骨上神经。如果手术涉及包括肩关节在内的深部组织,还需阻滞T1、2神经,以满足手术切口和显露的需求,最好是在腋前线部位实施第2肋间神经阻滞。

 

   肘部手术,例如皮肤移植术、尺神经移植术和肘关节的闭合性或开放性复位术等需阻滞C5~8至T1、2神经或它们的分支,其中阻滞C5~8神经是肘部外侧或前外侧手术麻醉的关键所在,而肘部内侧手术麻醉则需重点阻滞C8神经和T1、2神经。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如果使用止血带均需阻滞C5~8~T1、2神经的皮支。在肘部手术时,实施臂丛阻滞的最佳入路是锁骨下或锁骨上,肌间沟臂丛阻滞技术具有不能可靠阻滞C8和T1神经的可能,而腋部臂丛阻滞技术则不能阻滞肌皮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是阻滞效果较差的方法。

前臂手术需要分别阻滞外侧面的肌皮神经(C5-7),前内侧面的正中神经(C6-8~T1)和尺神经(C8,T1)以及来自桡神经与臂丛内侧束的骨间后神经(C5-8)和前臂内侧皮神经(C8,T1)。由于这些神经均是由C5~T1神经根所组成的臂丛的分支,所以锁骨下臂丛阻滞是阻滞这些神经的首选方法,因为它能够在臂丛束的水平阻滞上述所有的神经。此外,在腋部亦能较为容易地阻滞肋间臂神经,有利于解除止血带疼痛,这是臂部手术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虽然也可选择锁骨上、肌间沟和腋部臂丛阻滞,但其阻滞效果的满意程度依次降低。

在骨外科的常规临床工作中,手和腕的手术相当常见。正中神经减压术、手背部腱鞘囊肿切除术以及指肌腱和神经修复术等均适于采用臂丛阻滞麻醉。由于腕部周围神经分布丰富而且呈交叉支配,所以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较为困难。腋部臂丛阻滞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拇指基底部鼻烟壶区的良好麻醉效果,这是由上肢3根粗大神经交叉支配的区域:①来自前外侧的正中神经;②来自后外侧的桡神经;③来自上外侧的肌皮神经。必须完全阻滞这3根粗大神经才能获得良好的手术麻醉效果。因此,锁骨上和肌间沟臂丛阻滞是拇指基底部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对于正中神经减压、腕部尺侧面或手与手指的手术,腋部臂丛阻滞的效果则十分满意。

所属分类: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
暂无评论
表情  医友
同时分享

Anesthesiology

粉丝:50

关注:3

日志分类

  • 全部日志(215)
  • 个人日志(17)
  • 妇产科麻醉相关(8)
  • 儿科麻醉相关(23)
  • 神经外科麻醉相关(7)
  •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6)
  • 椎管内麻醉(8)
  • 麻醉技术(30)
  • 疼痛治疗(23)
  • 心血管麻醉相关(8)
  • 内分泌科麻醉相关(10)
  • 血液病相关麻醉(2)
  • 麻醉基础(39)
  • 相关药物应用(12)
  • 休克病人麻醉相关(3)
  • 急症病人手术麻醉(5)
  • 门诊手术麻醉(1)
  • 麻醉机的使用(2)
  • 临床危象(4)
  • 老年患者手术麻醉(7)

热门日志推荐

  • ·白塞病发作与情绪有关?3 个 “情绪调节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公司产品|
  • 网站帮助
北京医脉互通公司 版权所有 (京)-非经营性-2018-0300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930 京ICP备13043379号-5 京ICP证130463号 © 2005-2025 medlive.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