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棒(光索、插管照明灯、light wand)是一根可弯曲的金属导管,前端装有灯泡,尾部配有电池和开关,插管时,将气管导管套在光棒上,根据人体口咽部的解剖结构,将光棒/导管折弯成合适(J)的形状,插管时,利用颈部软组织透光的原理观察引导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内,为盲探下气管插管提供了可视指标,因而能有效的提高插管成功率。光棒引导插管技术是一项用于临床麻醉、急救复苏和困难气道病人气管插管新技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在困难气道管理指导中,将光棒插管列入困难气道插管的技术之一,2008年江苏省已将光棒插管技术列为麻醉科必备的技术项目。
一、插管的方法
1、插管前准备:使用前应检查光棒的灯泡亮光是否满意,有无松脱,导管及光棒均应涂擦润滑剂,将光索插入气管导管内,灯泡与气管导管的前端平齐,光棒的前端5-7cm折弯成J型,折弯部分的确定方法有两种:①令患者头后仰,下颌骨颏角至舌骨的距离(约5—7cm)即为光棒前端折弯的长度。②患者去枕平卧,从门齿向侧面划一条与手术床的垂直线(a线),再从甲状软骨的最高点(喉结) 向侧面作一条与手术床的垂直线(b线),a—b两条线之间的距离(约5—7cm)即为光棒折弯的长度,“自定义为:门—甲垂线距离”。
2、麻醉方法:
①、表麻(清醒)下插管:静注咪唑安定1—2mg、芬太尼1μg/kg(或用氟芬合剂半量)咽部表麻二次,经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2ml,在患者的配合下插管,适用于不能平卧(心衰、驼背、强直性脊柱炎等)患者。
②、慢诱导插管:先行咽部表麻,再静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缓慢推注至意识消失后插管。插管期间患者保持自主呼吸。
③、快速诱导插管:常规应用镇痛、镇静和肌松药,纯氧过度通气,待肌肉松弛后插管。速诱导有利于光棒插管,如舌下坠影响操作,可用舌钳将舌提起或用直接喉镜协助插管。
3、 操作方法
① 仰卧位插管法:患者平卧,操作者位于患者头端,左手推开下颌,右手持光棒(气管导管)上中1/3处,顺口型进入口内,当光棒前端进入咽喉部后,注意观察患者颈部的光斑,并酌情调节,如光斑的最亮点位于环甲膜,则表明光棒/导管的前端已对准或进入声门,此时,右手保持光棒不动,左手可轻松将气管导管送入气管。
② 坐位插管法:(表麻/清醒下插管),根据患者需要将手术床上1/3摇至适当位置(坐位或半卧位),嘱患者头紧靠手术床,张口伸舌,操作者站在患者的右侧,左手用纱布将舌轻轻固定,右手持光棒/导管进入口内,同时观察颈部,如环甲膜处见到光斑,左于即可将气管导管推入。
③、侧卧位插管:左、右侧卧位均可,操作方法同卧位法。
二、适应症、禁忌症
1、适应症:
正常气道患者 牙齿严重缺损的病例
喉头位置较高,看不见声门的患者
颈椎活动受限的病人
张口受限的患者
直接喉镜插管困难的病例
心衰、脊柱畸形不能平卧者
2、禁忌症:
上气道异物、肿瘤、息肉、咽后壁脓肿、插管通路上存在易碎的脆弱组织等为光索插管禁忌症
颈部结构明显异常、过度肥胖、颈部瘢痕等应慎用。
光棒插管技术简便实用,容易掌握、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可作为麻醉科、急诊科常规气管插管技术,对于喉头高、声门显露困难的患者,尤其是对于术前预计正常,诱导后出现插管困难的紧急状态下,光棒具有独特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